华中农业大学杨万能老师团队基于高通量micro-CT-RGB成像系统和深度学习方法,开发了一套可提取24个水稻茎秆形态性状和抗倒伏相关性状的高通量micro-CT图像分析流程,可以精确地量化水稻茎秆的表型性状,测量效率约为4.6分钟/株。
2020年11月24-25日,河南大学“高通量作物表型平台建设验收会议”在河南大学抗逆改良中心圆满举办,会议邀请了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国家杰青、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陈凡,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袁德军,华中农业大学杨万能等国内知名的作物表型平台研发和应用专家。河南大学校长宋纯鹏,副校长王学路,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财务处、学科建设处等职能部门领导,以及生命科学学院、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相关负责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上海最早的水稻开镰仪式于2020年8月18日在金山区廊下镇的万亩粮田举行,当天首次开镰的“八月香”新品种尤其引人注目,在另一旁的田间大棚里,五套“田间作物高通量表型检测系统”也获得了高度关注,其外形类似龙门吊,像是在给水稻“做CT”,这也是该领域通量最大,集成化最高的田间表型系统,采用“Sensor to Plant”的成像模式,同时搭载了RGB,红外,高光谱,激光雷达传感器。并且集成室外传感器制冷装置,稳定的自动成像暗室,红外校准等专利技术。得益于这一科技,上海消费者有望在8月吃上新米。
近日来自北京林业大学的戴思兰老师团队在Plant Methods期刊上发表了标题为《Deep learning for image-based large-flowered chrysanthemum cultivar recognition》的文章。此文揭示了利用植物表型基于菊花品种识别的深度图像学习法的科研成果!谷丰光电植物表型平台被用到此次研究中!
9月8日,由武汉市科学技术局、武汉市科技成果转化局主办,武汉之盛方略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承办,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创新与新经济发展局和武汉高农生物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协办的“2020武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圆满举办。
本文作者回顾了在受控环境和田间条件下高通量表型的主要进展,以及在收获后产量和质量评估中的应用。然后,讨论结合高通量表型和遗传研究的最新多组学研究。最后,提出了一些概念上的挑战,并就如何弥合表型-基因型差距提出了观点。